查看原文
其他

被收购?这不是爱立信想要的未来!

2016-07-24 谈主 科技杂谈

【摘要】事实上,思科与爱立信的合并传言,还真不是空穴来风。




| 科 | 技 | 杂 | 谈 |

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



本文作者:谈主,本文部分内容摘引自赵宇文章《谣言不止!爱立信被思科"收购",还不如娶了高通》,该文详见微信公众号:comobs

杂谈投稿邮箱:631255063@qq.com


一场突如其来的收购传闻,让爱立信再次成为行业焦点。


7月20日开始,一则消息开始流传。消息称,思科将收购爱立信,近日会对外公布,并表示促成这一并购的原因,是欧美需要一家科技巨头,应对强势崛起的中国企业华为和中兴,防止它们称霸工业4.0、物联网和云计算。


消息一出,业界顿时沸腾。


要知道,目前思科市值超过1500亿美金,爱立信市值也超过240亿美金,且都在各自的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,如果两家公司合并,无疑将是一举颠覆行业格局的大新闻!


不过,事情显然没有那么简单。


很快,大家发现,所有的消息都来自于一个名叫Osvaldo Coelho的"自媒体",此外没有任何证实。




那么,这位制造了"大新闻"的OsvaldoCoelho,究竟又是什么人呢?


在Linkin上,他的公开信息是这样的:




简单来说,这就是一个从1997年开始,在各家设备厂商兜兜转转换了十多次工作,而且绝大多数工作都只维持了1年左右,最近一年多都呆在南非的中层员工……


以这样的的经历和层级,能提前接触到思科与爱立信合并细节,这种绝密级的信息吗?


我反正是不信的。


#注:在国内,我们也经常见到一些更不靠谱的"信息人士",在类似地哗众取宠,比如某些长期鼓吹"电信联通合并"、"第五次电信重组"的所谓"通信作家"……#


果然,爱立信CEO卫翰思(Hans·Vesterberg)次日就果断向媒体辟谣:外界传闻不靠谱,爱立信被思科公司收购这件事"完全不可能"!




对卫翰思来说,遇上半道杀出来的OsvaldoCoelho,可谓是"屋漏偏逢连夜雨"。


在此之前,由于公司业绩不佳,营收和利润率持续下降,卫翰思一直面临巨大压力。今年以来,爱立信股价已下跌近25%,仅7月19日公布第二季度财报当天,就大跌了5.6%。甚至有瑞典媒体报道称,爱立信主要股东希望更换新的CEO。


对此,卫翰思的回应是:尽管公司目前的业绩并不乐观,但我们有能力应对,正在积极推动转型,并必将重回盈利。


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,事实上,思科与爱立信的合并传言,还真不是空穴来风。


2015年11月9日,爱立信与思科宣布,将将建立广泛的技术与商业关系,从研发至客户服务等领域,全方位展开全球性的业务与技术合作,创建未来网络。


此举不但被外界视为两公司合力对抗华为的信号,更引发了双方有可能合并的猜测与传言。


合作的下一步就是合并--这是一些人脑补得出的结论--或许,也有可能成为遥远的预言,谁知道呢?




当然,爱立信很快就发布了声明辟谣。


卫翰思也公开表示,思科与爱立信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,经过了双方长达一年的协商,在此期间,完全没有涉及任何有关合并或收购的话题。


对此,有内部人士透露称,思科其实有真心考虑过收购爱立信,去年甚至曾与爱立信的股东认真谈过。只不过,这个心思被瑞典人无情地掐灭了--人家根本就没考虑过出售。#注:该说法未获得官方证实,仅供参考#


落花有意流水无情,最后只好作罢。


所以,从去年以来,关于思科收购爱立信的传闻,一直都没有真正断过。而在2016年,爱立信股价业绩都下跌得厉害,这个猜测就变得更有市场。


此次OsvaldoCoelho的消息引发业界关注,主要就是因为符合大家的心理预期。但它并不见得就会成为现实——至少就当前而言,爱立信被思科收购的可能,依然不大。




回顾过去这半年多,爱立信与思科的战略合作,要点主要有:


1、在IP核心网、固定有线宽带接入、企业VPN、移动回传、IP转型业务和IP&IT管理业务、和智慧城市这6个战略领域,开发解决方案与合作机会。


2、针对包括5G、云、IP和物联网在内的不同网络架构,推出端到端产品。其中物联网涵盖从设备和传感器到接入和核心网络,再到企业IT云等所有领域。


3、着手制定侧重于SDN/NFV和网络管理与控制的联合计划。


4、通过发布参考架构和开展联合开发工作,以及推出基于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功能,推动网络转型。


5、讨论FRAND政策,针对各自的专利组合达成许可协议,实现自由的联合创新,并消除双方客户的担忧。作为此协议的一部分,爱立信将会收到思科支付的专利授权费。


6、除了双方联合IPR协议,专业服务协议将汇集爱立信的6.6万名和思科的1.1万服务专家,为全球180个国家的IT和网络提供咨询、系统集成、支持及管理业务。


据官方预计,到2018年,思科和爱立信的收入,预计将有机会各自增加10亿美元甚至更多。




事实上,自从爱立信与思科缔结战略伙伴关系后,它们已经与超过200个客户建立了联系,并完成了超过30笔交易,双方业务的协同优势逐渐显现。


理论上来讲,爱立信被思科收购的可能性仍然存在。此外,赵宇认为,如果从面向5G时代的发展考虑,爱立信更应该与高通合并,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力。


不过,对于绅士的瑞典人来说,更习惯的还是从做好自己入手。被收购?这才不是爱立信想要的未来!


爱立信当前的主要精力,仍然着眼于尽快推进自身的转型,毕竟,这才是更为紧迫的要务。


事实上,爱立信最新的业务与组织架构调整,刚刚于2016年7月1日正式生效。


未来,爱立信的主要业务单元,将包括网络产品部、网络服务部;IT&Cloud产品部、IT&Cloud服务部、媒体业务部,这五大垂直业务部门,和一个专门面向行业与社会客户的客户业务部。


其中,作为爱立信的核心业务,网络产品部和网络服务部将致力于改善网络业务性能、捕捉4G机会,并将领导力扩展到5G领域;


新成立的IT&Cloud产品部与IT&Cloud服务部,会将重点关注投资周期后的盈利性增长;


而独立的客户业务部,则将推动业务扩张,并加快产品上市速度。


此外,与组织和结构调整并行的,还有高管调整




从整体来看,爱立信正在不断调整对市场的专注,不仅仅从产品,还包括对服务和业务领域,更快的响应客户需求,交付优质产品和服务。


在2016年年初的MWC报告上,爱立信曾一针见血地指出,"目前爱立信66%的业务来自软件和服务,而几年前却是硬件占业务的大部分。现在,爱立信的主要竞争者是ICT的各个业者,而不是单纯的电信业务。"


更何况,还有强势的华为,追赶的中兴,以及反弹强劲的诺基亚,都是爱立信必须直面的市场压力。


因此,爱立信的转型调整的重心,是创建更加精简、更加以目标驱动的组织,面向5G、物联网(IoT)、云和视频等市场,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求,更快地捕捉市场机会。


卫翰思认为,这些调整终将提升爱立信的竞争力,推动公司发展,促进收入增长。




最后,补充一位设备商朋友的看法,观点仅代表朋友个人,仅供参考:


爱立信的无线业务,无论是专利积累还是客户基础,还是非常优质的。


但是问题也的确很多,如果不谈产品线单一和转型方向模糊,爱立信目前最大问题是恰恰是其引以为豪的企业文化:转型有如创业,特别需要艰苦奋斗和脚踏实地的精神,但爱立信从上到下都沉浸在一种过于舒适和自我的氛围里,每个岗位都没有太大压力,市场敏感度差,战斗力不足。近些年的转型口号虽然非常响亮,但是落地方案十分模糊且缓慢。


目前,爱立信的现金流还是来自于其无线与核心网的传统业务,但是竞争力却一直在下滑。


其实,爱立信一线早已感受到来自华为成长和诺基亚反弹的市场压力。业内对苏里接手诺基亚之后的改革,普遍都比较认可,供应链成本削减,战略和客户聚焦等方面都进行得有声有色。一直以行业领导者姿态“引领”全球市场的爱立信高层,是否正视过华为的崛起和诺基亚的回归,是个很大的疑问。研发、市场,供应链等部门,确实需要静下心,仔细研究一下华为产品的优缺点,更要学习人家的奋斗精神。


综合来看,爱立信还是有很强的基础,现网客户的巨大体量,美澳日韩台的市场壁垒,无线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,大量有经验的员工,都是这家公司励精图治,再展宏图的基石。下面怎么走,是做大手术还是真的考虑出售,就要看董事会的态度了。


 近期热点文章

阿里巴巴“出海”历险,请先搞定运营商!

常小兵:中国电信业一个时代的句号

国产手机1-5月份销量走势:得渠道者得天下

猎豹向东,茄子向西,买买买的BAT


科技杂谈:keji_zatan长按二维码关注科技杂谈


科技杂谈已经开通文章评论

点击下方“评论”表达我的态度


点击下方 【阅读原文】加入 “科技杂谈菁英会”。



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

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

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

2016年度T+自媒体睿见之星

国资委微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


| 新科技 | 睿思想 |

已入驻百度百家、腾讯新闻、搜狐新闻、今日头条、网易阅读

一点资讯、互联网实验室,北京时间

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(xinews)成员

WeMedia成员


转载授权、商务合作,联系微信号:sophie0306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